“九五”期间,广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基本适应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为广西现代化建设两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和直接贡献,也为广西“十五”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起点。
回眸“九五”,展望“十五”,我们既为广西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而备感欣慰,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九五”是广西教育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具体表现在——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进展。理论武装工作取得新进展,党风廉政建设迈上新台阶,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教师辛勤教书育人,全社会营造关心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有利环境初步形成,全区中小学“素质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已达28个,并开展了系列富有成效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党建成绩显著。截止到2000年6月,全区普通高校党员总数达11281人,其中教师7794人,学生3487人,分别占教师和学生总数的40.09%和4.83%,比1995年分别提高了0.14和2.32个百分点。
“两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八五”末期相比,全区小学阶段入学率由98%上升到99%;初中毛入学率由66%上升到91%;女童和残疾儿童的入学得到进一步保证,男女生入学差距下降了1.2个百分点,特殊教育在校学生数提高20%。到去年年底,全区110个县(市、区)中,已经有69个县(市、区)通过省级“两基”评估验收,全区“两基”达标人口覆盖率已达71.12%。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迅速。与“八五”末期相比,全区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由437所增加到464所,在校学生由21万人增加到37万人,在校生年递增12%,每万人口中有普通高中在校生由47人提高到79人。办学效益显著提高,校均规模由481人增加到796人。
职业教育在改革和调整中继续发展。到2000年,全区有各类中职学校546所,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0.7%。有就业培训机构542个,“九五”期间培训约13万人次;有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3077所,“九五”期间培训约1648万人次。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起步。全区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高较快,建设了31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一批自治区骨干示范学校,形成了发展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
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九五”期间,全区高校共培养本专科生和研究生9.57万人。截至目前,全区高等教育在校生32万人(其中学校高等教育22万人),毛入学率达7%,比1995年增加10.8万人,“九五”期间年均递增率为15%;在校研究生由“八五”末的747人增加到2057人,年均递增23%。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所占比例分别由“八五”末的1%、43%、56%变更为今天的2%、4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结构和学校布局逐步优化,全区高校已由1995年的50所调整为41所。学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区现有博士授权单位2个,硕士授权单位9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164个。
初步构建起职前职后相沟通,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师范教育体系。中小学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大大提高。2000年,全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分别为19.8万人、10.7万人、1.9万人,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1.5%、83.2%、65.3%,比1995年分别高3.1、23.4和0.1个百分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进展顺利。“九五”期间,全区共送275名教师参加全国培训,先后评选了288名特级教师。与此同时又启动了“21世纪园丁工程”和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计划。民办教师问题如期解决。“九五”期间,先后共安排了两万多名指标用于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2000年教师节前,最后一批3837名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使广西民办教师成为历史。
教育投入总量大增长,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根本变化。1995年—1999年,广西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41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0.6%。其中用于义务教育的投入为227亿元,年均增长6%。高等教育投入亦然。教育投入的增加,极大地改善了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0年,全区小学校舍建筑面积由2602万平方米增加到3137万平方米;普通中学校舍建筑面积由1412万平方米增加到2031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率由23%下降到3%以下。
实施三大“工程”,贫困地区学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九五”期间启动和实施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教育对口支援工程”,帮助贫困地区改善了办学条件。“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作为建国以来广西最大的一项教育扶贫项目,资金投入总量累计超过10亿元,工程项目覆盖50个县的608个乡镇,项目学校3478个,基本实现“投入一所、办好一所、发挥效益、辐射一片”的要求。去年启动的“广东对口支援广西贫困地区教育工程”和“区内大中城市对口支援贫困地区教育工程”,共有26个贫困县的101所中小学和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得到了广东省有关单位的援助,区内有112所贫困县的中小学得到中直、区直75个单位和南宁、柳州、北海和玉林四市有关学校的支援。日前启动的“边境教育建设工程”投入2亿元,将使边境沿线8县、市的35个乡镇780所中小学受益。
培养了一支在区内占优势的科技队伍。“九五”期间,广西高校有2人被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被教育部确定为年薪十万元的长江计划特聘教授,1人被列入国家“973”工程生物遗传学科组的成员,1人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学科组的成员。
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广西大学工业测试实验中心、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广西师范大学的理科研究实验中心,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研究实验中心,桂林医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等一批科技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科研机构,已经成为广西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点,同时也成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依托。
高校的科研经费和成果数量增长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初见成效。“九五”期间,全区高校科研总经费约1.6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117%。高校承担着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一批重大国家级项目和一大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在成果转化和用高新技术为企业技术进步服务方面亦取得可喜成绩,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出重要贡献。
高等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区大部分本科院校已基本建成校园网,有的高校校园网已向学生和教师宿舍延伸。其中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已实现行政管理上网和教学管理上网。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已在全区各地、市建设了17个教学点,招生规模扩大到1万多人。
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到目前为止,全区高校已与世界上37个国家和地区的140所(个)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起各种合作关系。“九五”期间,全区教育系统共派出留学生391人,其中71%的留学生学成回国。同时聘请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1384名外国专家和教师前来广西任教。
“十五”期间,广西经济将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呈现出新的面貌;经济发展从供给导向资源制约为主转为需求导向和市场制约为主,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更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要抓住广西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历史性机遇,需要我们用广阔的视野审视和选择正确的发展思路,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进取的作风,去实现新的目标。
到2005年,广西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目标是: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所有小学适龄儿童都能依法入学;初中阶段在校生26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年均递增率为0.5%,人口覆盖率约为90%。在此基础上要提高学生的保留率,降低辍学率,提高教育质量。特殊教育要有较大发展,基本满足残疾儿童入学的需要。
——进一步巩固扫盲成果,青壮年文盲率低于5%。
——学前教育基本满足城镇和农村人民群众的需要,在园儿童达到85万人,年均递增率3%。
——高中阶段教育(包括初中后职业培训):在校生达到120万人,毛入学率约达到45%,年均递增率为10%。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在校生数比例原则上为1:1。
——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55万人左右,毛入学率约为12%,年均递增率为10%以上,其中,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达到32万人,在学研究生达到0.5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国家学历文凭认定考试以及远程教育在学人员规模要有较大发展。
——成人技术培训平均每年达到500万人次。
为了将“十五”教育发展蓝图落到实处,广西将着力实施十二项教育工程:
——素质教育工程。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育人环境。建立健全学校、社区和家庭相互沟通、协调配合的制度,形成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性机制。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到“十五”末,使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行政和图书资料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所有主干课程实现多媒体教学;创造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环境,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达到6万人;80%左右的中小学校接入因特网,有约80%的中小学生能够接受计算机信息教育。
——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十五”期间,培训高校学科技术带头人和高校、中小学骨干教师1万名,培训中小学教师31万人次,使全区教师整体素质、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有明显提高。
——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将有近1.2万所小学、初中学校达到国家规定二类设备的配备标准,2.2万名中小学教师获得培训提高,受益县的生均校舍面积普遍得到增加。
——边境地区中小学建设工程。在8个边境县建设好821所中小学校,提高边境学校教育水平和办学水平,树立国门教育形象。
——民族自治县、乡教育建设工程。在15个民族自治县(含3个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的县)和63个民族乡,将有8000所小学、初中学校及其42万名学生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生均校舍面积将达到国家“普九”标准,教学仪器设备达到国家二类设备的配备标准,从而加快民族自治地区“普九”进程,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十五”期间在全区建设60所示范性高中,其中20所进入全国示范性高中的行列,推动全区高中教育现代化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建设工程。在全区建设50所左右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建设农科教、产学研结合示范学校,扩大教育辐射功能。
——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工程。重点建设4所高等职业学校,其中把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
——广西大学“211工程”及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加大投入广西大学“211工程”学校建设力度,在广西大学和其他本科院校重点建设一批能够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和人才培养基地;实施广西高校新世纪学科带头人计划,加快造就一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管理人才。
——高校科技园区建设工程。在南宁市和桂林市建设高校科技开发基地和园区,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界的合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一批高科技企业并捆绑上市。
——高校大学生公寓建设工程。在南宁市、桂林市等高校集中的城市建设大学生公寓城。到2005年,全区高校要全部实行后勤社会化,大学生公寓建设工程可为15万学生提供公寓式住房。